32、32.别来无恙_宇宙级表白
好看吗 > 宇宙级表白 > 32、32.别来无恙
字体:      护眼 关灯

32、32.别来无恙

  “我给你说,我中学暗恋的那个男生,上次去开同学会,哎呦喂,那简直叫一个惨不忍睹哦,大腹便便,满脸肥肉,整一个中年油腻大叔既视感。”

  “事实证明,再帅的帅哥,不注重保养最后都会变成油腻大叔。最典型的例子,我读书那会儿,隔壁班有个帅哥,身后一大批追随者,结果咧,我上次无意间点开同学和他的合照,差点把我撅过去,除了白一点,和以前没有半毛钱关系。”

  ……

  长期在战地工作,对飞机的轰鸣有着条件反射般的警觉,季秋的这一觉睡得并不熟,来自前排细碎兴奋的说话声,虫子似的钻进耳朵里。

  刚刚结束的为期一个多月的南国专访于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当时季秋还在休假,本打算休完假就随记者团去前线报道战事,因同事小照临时去不了,加上季秋之前有过去南国访谈的经验,就安排她前往。

  除了比战地报道安全些,在南国的工作一点儿没有多少轻松,那边行程一结束,上了飞机,季秋拉上眼罩睡得不省人事。

  前排两个女生的讨论还在继续,且有越聊越兴奋之势,话语中的信息和词语戳到了某个开关,那些好久不见,忙于工作无暇触碰的记忆,在人处于朦胧状态,从松懈的理智处寻找到缺口,慢慢涌了出来。

  似醒非醒之际,她忽然想到了路时予,时间过得真快,和他已经十年未曾见过了。

  不知他是否还和当初一样。

  很快,脑海中跳出一个念头,说不定,他也已经成为了啤酒肚大叔中的某一员了。

  时间不知过去多久。

  耳边的说话声渐渐消散,飞机的轰鸣声异样清晰,季秋睡不着了,拉下眼罩,旁边的同事林莉从资料里抬起头,“醒了?”

  “嗯。”季秋揉了揉太阳穴,让眼睛适应光线,坐了会儿回神,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旋紧盖子的同时瞥向手表,还有几个小时才能落地。

  她打拉开舷窗的帘子,朝外望去。

  黑漆漆的夜空,城市被繁华的灯光交织着,如同一张纵横交错造价昂贵的黄金棋盘。

  看了会儿,季秋拉上帘子,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开始了工作。

  几个小时以后,飞机抵达申城机场。

  过了海关,拿上行李,其他人都坐上了单位的派车回去加班,季秋和他们一一告别,转身去出租车通道打车回家。

  季秋大学毕业去了申城电视台工作,当时正逢电视台大量扩增战地新闻站,需要派遣常驻战地工作者,刚好季秋大学期间修过俄语和阿拉伯语,年轻人的热血和冲劲,不肯放过这次锻炼的机会,主动请缨去往战地伽区,跟着几个前辈腥风血雨枪林弹雨中,几次出生入死才走到了今天。

  从21岁到26岁,季秋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人”,这五六年,恍然像是过了一生那么漫长。

  她租住在静安的一处公寓,和学姐夏灵合租。季秋和夏灵同单位不同部门,两个常年在外跑的人每次回来都见不了面,有时候忙起来几天不看信息,贴在冰箱上的便利条是两人特有的联系方式。

  季秋回到住处,开门开灯。

  换了拖鞋,走进厨房扯下冰箱上夏灵留下的字条,冰箱里有鸡蛋和速食,是上周买的,夏灵要下个月才回来。

  下个月……她还回不来估计。季秋叹了声气,把字条贴回去,拉开冰箱门,用里面的食材简单做了一顿晚餐。

  季秋吃完饭之后开始收拾行李,去艾国的机票只有凌晨两点这么一班,她得赶上这趟机。

  正好时差没倒过来,季秋今晚不准备睡了。

  伽区所在的X国时局动荡,所有航班都停了,只能绕到东边的一个国家非亚,再从非亚首都坐飞机到当地的港口,当地政府会在规定的时间派车接她。

  但国内没有直达非亚的航班,中间要周转两次才能到达。

  长期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使她养成了极低的物质需求。几乎没有时间逛商场买衣服,只有两三套正式场合穿的职业装,和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旗袍。

  简单的几件衣服和生活用品之外,其余的就是摄像机三脚架编辑机,还有通讯设备。

  这台摄像机单位刚发不久。每次出去一趟就会被炸掉一只,一般情况下季秋会多带一台以备不测,希望这台摄像机能扛久一点。

  整理完,季秋结束掉飞机上没有完成的工作,把几个文件压缩打包好发回台里。和网约车司机联系好过来接她的时间之后,她把客厅厨房这些公共区域打扫干净,打包好厨余垃圾,去楼下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买东西顺便扔垃圾。

  买了几袋速食放进冰箱,免得下次夏灵深更半夜回家什么吃的都没有,然后把写好的字条贴在冰箱上。

  算上司机开车到她这里的时间,季秋在一点左右到达机场。

  办完证件和行李托运,肚子已经有点饿了,吃了点东西回到候机室却等到航班晚点的消息。

  几经波折终于抵达非亚首都机场。

  一下飞机,季秋戴着口罩,推着满车的行李设备到售票口购票。

  非亚人口不多,土地面积相当于国内一个大省,受周边国家战争影响,经济萧条不少,从机场稀稀落落的人流也能看出来一二。

  没过多久,轮到季秋,她对售票员说道:“你好,一张去卡里尼机场的票。”

  “不好意思,”售票员抱歉地摊了摊手,“这个航班已经取消了。”

  季秋在原地怔了怔,以为听错了,再次确认,得到肯定答复。

  在这样的战乱环境下,任何突发状况都有可能,季秋早已有心理准备。这边的交通不似国内那么发达,眼下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乘坐大巴。

  汽车站距离这里还有相当远。她这一车的行李,光是设备就已经很重了,别说搬运费事,在热带沙漠气候炎热的气温下多走一米都够呛。

  时间不等人,在这里随时可能出现别的意外,她之前有在某地滞留长达两周的经历,她得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

  最后,季秋决定寻求帮助。

  推着行李车,走出机场售票大厅,到旁边的一幢单独的小楼找工作人员。这几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在听完季秋的问题之后,几个人叽哩哇啦用当地土语交流了一番,其中一个高一点的对季秋说道,可以带她上楼问问领导。

  季秋把行李车放在那里托他们保管,这一车的东西她没有力气在不借助电梯的情况下搬运到楼上。

  刚才和她说话的那位高个小伙子热情地带她到了三楼一个办公室里。

  办公室里只有一个魁梧高壮蓄着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人,看起来不苟言笑的样子。高个小伙用阿拉伯语沟通完之后把季秋留在那里就走了。

  中年男人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示意季秋坐下,“你好,我叫麦克尼,是这里的负责人。”

  “你好,麦克尼。”季秋摘下口罩,礼貌道,“你叫我依娜姆就行了。”

  两人打完招呼,麦克尼对季秋独自前往伽区表示好奇,季秋向他说明自己是一名记者,并说明了遇到的麻烦。

  麦克尼表达了赞许,表示会尽可能帮助她。

  接着他打了几个电话,确定今天的航班取消,“不过,”麦克尼说道,“明天下午三点会有一班,你可以去附近的旅馆住一夜,明天再来,我一定会帮你预先安排。”

  季秋摇了摇头,“我必须在今晚八点之前到达港口。”

  麦克尼见她态度坚定,锁眉思索了会儿,想起来,“有一个专家团的专机在这里歇脚,正好也要前往卡里尼,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让他们捎带上你。”

  季秋心下松了口气。

  “不过,”麦克尼犹豫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她,“也可能不会轻易许可。”

  季秋看懂了麦克尼的眼神含义。

  “但不管怎么样,也是一个希望,我先帮你打电话问问。”麦克尼用宽慰的语气说着,捞起话筒拨打电话。

  不过多时,电话通了,麦克尼换上了英语,和那边这样那样交流了一通,不得不说,麦克尼在沟通上很有技巧,这机场负责人名副其实。

  挂了电话,他对季秋说:“先坐一会儿,等他们通知。”

  “好。”季秋虽然这么说着,脸上表情也放松着,但心里却莫名的紧张着。

  麦克尼忙着工作,不时间说几句战争带给他们当地生活的影响,季秋以前也来过这个国家,那时候是来学习和考察,有了这层关系,和麦克尼之间似乎熟络了不少。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那边同意带上季秋。

  季秋重新戴上口罩,跟着麦克尼走出办公室,下楼拿了行李之后前往停机坪。有两个身着制服的军官仔细检查了她的护照,并要求摘下口罩验明身份信息,打开随行物品,一一核对之后才放她上机。

  季秋谢过麦克尼,戴上口罩之后登上机舱。

  ——

  一个小时以前,机长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一个中国记者因突发状况无法去往伽区,希望能与他们同行。

  机长请示了史密斯教授。

  “一个中国记者?”史密斯教授停下正讨论的话题。

  “是的。”

  旁边,倚在沙发上看文件的年轻人稍抬起眼帘,漫不经心问,“叫什么名字?”

  “依娜姆。”

  史密斯看向年轻人:“路,你认识吗?”

  路时予皱了皱眉,“确定是中国人?”

  机长如实道:“对方说是中国人。”

  史密斯问路时予:“你认为呢?”

  路时予是史密斯最得意的学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业内高度评价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物理天才,史密斯更是把他当成了衣钵传承者。

  路时予手指在膝盖上轻叩。窗外的阳光映着侧脸,弧线深邃凌厉,半垂着眸看不出情绪。

  片刻,他抬起眼,收起了一贯的散漫,笑得不动声色:“老师,你知道我是中国人。”

  史密斯了解他的意思。

  “OK,”史密斯教授吩咐机长,“查明身份,要真的是记者,顺便就捎上一程,也做了一件好事。”

  季秋上了飞机,大致扫了一圈周围:飞机左右两边,右边宽敞,有沙发和西餐桌,桌上放着点心和咖啡,还有各种通讯电子设备,有点类似头等舱;左边分布着五六排整齐的座位,前后间距稍宽。这个专家团队十几个人,坐在右边的位置。

  乘务人员领着她在左边后面靠窗的角落坐下。全程,她都一言不发地低头查看资料,口罩始终没有摘下来过。因为座位不多,通道开阔,季秋和那边隔着些许距离,像是自处一个世界,全然没有注意到他们对她的关注和投射过来的目光。

  “路,你看那个女人,一个人去战地,刚才他们说我还不信,这么瘦弱的女人,身边也没有男人保护,看起来好酷,我想认识她。”同行的年轻人当中有一个叫汤普森的,看起来对季秋有着浓厚的兴趣。

  路时予侧头看去。

  女人戴着口罩,低垂着眉眼认真翻阅着手头的资料。前额的刘海遮挡着眉眼,飞机在云层间穿梭,金色的阳光洒进舷窗,她的半身隐在光芒之中。

  看不清长相,却带给了路时予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像是拂开时光的纱幔扑面而来。

  仿佛很久远的过去,也有一个人,认真看书的神情和她一样。

  同行对她的猜测还在继续着。

  这个陌生且勇敢的女人,给这趟平淡的旅途带来了些许热闹。

  很快,汤普森在其他两个年轻人的怂恿下,站了起来,走向角落靠窗的位置。

  汤普森从路时予身边过去的时候,他抬起头再一次,没忍住地看向了那里。

  汤普森一手撑在椅背上,弯下腰,挡住了半数的光芒,对女人说了几句什么,阴影里,他看到了她抬起头,那双坚定却温柔的眼睛,湛亮的出奇。

  路时予微敛眸光。随后,将注意力挪回电脑屏幕。

  不过一会儿,汤普森失望而归,从他和旁人的对话中听出,女人拒绝了他要联系方式的请求。路时予又一次看向那个女人,她丝毫不被打扰般的低头看着资料。

  他的眉心微微皱起,很像,却又不像。可能只是巧合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路时予合上笔记本电脑,揉着太阳穴,感觉有个身影走了过去,顺势看去:是那个叫依娜姆的女人,正朝着洗手间的方向走去。

  她穿着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却掩不住气质和好身材,一双平底运动鞋,净身高目测在一米六八到一米七之间。

  乘务人员走过来添加咖啡,路时予收回神。飞机轻微颠簸了一下,咖啡震荡,不慎洒在他身上,在淡蓝色的衬衫留下了一个褐色痕迹。

  “抱歉,先生。”乘务人员放下杯子,“我陪您去那边清理一下。”

  “不用了。”路时予站起来,来到卫生间外面的洗手池,将衣服从扎进的裤腰里抽出,打开水龙头清理着。

  旁边发出清脆的一声,卫生间门被人打开。路时予抬头,和里面走出来的女人四目相对。

  再次看到她的那双眼睛,路时予动作顿了顿,脑海中快速划过一个画面,却捕捉不到。

  季秋停在门口,手还扶在门把上,怔了怔。面前的男人和记忆中某个人的身影重叠起来,可又模糊不堪。

  到这一刻季秋才发现,那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少年,他的面容在记忆中变得不再清晰,任凭努力回忆也想不出来,成年以后的路时予会长成什么样子。

  时隔多年,身处异乡,一个和他相似的男人站在了她的面前,季秋才发现,那段过往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慢慢褪去了它本该有的色彩。

  而在这之前,她以为,如果哪一天他站在她的面前,她一定能认出他来。

  不过几秒之间,她的眼里恢复淡漠,对男人客气地点头致意。

  两人视线再次一碰,又如有默契般分开,季秋神色自若地走到他身边打开水龙头洗手。

  两人并列沉默地做着各自的事情,只有水声在他们之间轻荡。

  季秋余光扫到他正在处理被弄脏的衣服,快弄完了,看到他关上水龙头,以为他要离开时,听到身边的男人冷不丁问道:“中国人?”

  他用的是中文。

  淡淡的,低沉,标准京腔,音调底色是一股熟悉的慵懒,扑面而来。

  和京腔的那种慵懒感不同,路时予说话时候那种特有的矜贵和疏离感,他也有,模仿不来的气质。

  怎么会这么像?

  难道他真的……?

  季秋被跳出来的念头一颤,有两秒钟没有动,回过神来,她低头细致地涂抹着洗手液,碎发落到脸侧,盖住了眼睛,“中国人。”

  “你一个人去X国,没有其他人接应?”他似乎对她充满了好奇。

  “我一个人。”季秋语气平淡,标准的播音腔。

  “不怕危险?”他倚墙垂头望着她。

  季秋洗完了手,抽了一张纸巾擦手,抬起头正对上他的视线。

  像是跨越时空无声的对视,那种要命的熟悉感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如潮水般无孔不入,压迫感十足。

  就在她错开目光准备走,进来一个金发碧眼的男人,笑嘻嘻和路时予打了声招呼,“路,我以为你去哪儿了呢,原来在这里。”

  他暧昧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游荡,推开男厕所走了进去。

  路。

  季秋听得清清楚楚。

  那年高考填志愿,季秋没有填在燕京,而是留在了家乡的省城——杭市,后来工作去了两百公里之外的申城,始终都留在南方。

  那个曾经梦寐向往的燕京市,只是工作时短暂的停顿。

  自那年起,再也没有听到过任何有关他的消息,就算曾经有一丝一毫钻进耳朵,也被她有意屏蔽了。

  甚至他在哪一年出国的,她也不清楚。

  不知道路时予有没有认出她来。

  应该不会那么容易。

  十年时间物是人非,若不是长久放在心上,谁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而且她现在比那时清瘦了太多,不少以前的同学见面都认不得她了,更何况还戴着口罩。

  确定了这个想法,季秋放下心来,回答刚刚他的问题,“真正危险的应该是当地的人民,这是我的工作,却是他们的生活。”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平静着脸擦身而过。

  不管他认没认出她来,这都已经不重要了。这不是能叙旧的场合,她能搭上这顺路飞机已经十足幸运。

  路时予侧头望向她越来越远去的背影,内心像是被人轻轻抓了一把,触动,却又有一种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流淌着。

  他说不清楚。

  刚才那个金发碧眼从男厕所出来,听到动静,路时予一瞬收起了表情,对方看向女人的背影,“你和这位女士相识?”

  路时予沉默不语。

  金发碧眼接着又问:“你们刚才在聊什么?”

  路时予不打算解释,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走进了旁边的卫生间。

  ——

  中间长长的过道上,季秋背对着路时予走回座位,没有注意到身后的男人看向自己的目光。

  她平静地走着,眼睛深处藏着这十年岁月刻下的痕迹,却依然湛亮如初。

  不再会像少女时期那般跳跃和紧张,取而代之的是时过境迁的平和。

  脑海中慢慢浮现出来十六岁那年的路时予,直至清晰明朗。

  二十六岁现在的他和十六岁时候的他,两个影像慢慢交叠,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变化的地方。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好看,五官变得越发深邃硬朗了。

  如果说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什么,那应该就是成熟。

  那种要人命的成熟魅力,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在刚刚短暂的相处过程中她就已经体验过了。

  她想到那天飞机上听到前排两个女生说的话,口罩后面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六岁那年和十六岁那年,中间有十年。十六岁那年和二十六岁这年,中间隔着一生。

  浮沉半世,他的眉眼依旧亮如星辰,并没有变成油腻中年大叔队伍中的一位,气质清爽出众,身形挺拔如松,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这一天是2018年8月19日,距离他们在南中操场许下的十年之约,刚好整十年。

  她想,这如果是故事的结局,也应该很好。

  别来无恙,路时予,茫茫人海中还有缘相遇。

  从此你往西,我往东,山海迢迢,不回头永远不相逢。

  注:“六岁那年和十六岁那年,中间有十年。十六岁那年和二十六岁这年,中间隔着一生。”——引自网络。

  文中涉及国家、地名以及人物都为虚构,一切以剧情发展为目的,经不起推敲,感谢。

  作者有话要说:路时予有没有认出来,大家可以猜一下。

  这个楔子有读者可能看过了,本来是放在本文开头的,怕一开始出来很多人看不懂,就放到这里作为都市的楔子了。

  我写存稿顺序也是写完校园,再写这个楔子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kmtxt.cc。好看吗手机版:https://m.hkm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