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明板甲_崇祯十五年
好看吗 > 崇祯十五年 > 第173章 大明板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 大明板甲

  宋玫赶紧躬身:“臣不敢。”

  朱慈烺点点头,宋玫没有迎合他,而是委婉的提出意见,由此可知,这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干吏倒也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于是道:“漕运不可废,但海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尤其漕米改海最是可行,我想着从东南沿海找出一两个省份做试点,开辟到天津的航线,不论成功失败,都不会影响到漕运大局,你觉得如何?”

  宋玫深眼角急剧跳动,他在朝中多年,但因为是楚党出身,不被东林所喜,一直都升不上去,原本他已经不抱希望,想着过几年就致仕退休,不想府中的赞画、也就是他的师爷萧汉俊却看出了皇太子的英明,毛遂自荐,要跟从皇太子做一番事业。对萧汉俊的眼光,他一向十分信服,而太子在京营和朝堂上的表现,更是让他坚信,皇太子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明君!

  所以,虽然他对漕米改海之策有所保留,也知道自己一旦在朝堂上提出,就会成为“漕运派”的箭靶,但他依然毫不犹豫。搭上太子这条线,一旦太子登基,他就是从龙之功,现在的一点责难又什么呢?

  “殿下英明,此事确可尝试,臣愿意上本。”宋玫道。

  孺子可教,朱慈烺淡淡笑。

  ……

  宋玫走后,朱慈烺闭目养神,想着明日里该怎么向崇祯和朝臣们吹风?“漕米改海”之事,又如何能在朝堂上顺利推行,而不至于遭受到太大的阻力?

  漕运是国家大计,不但关乎几十万人的饭碗,更关乎沿线城市的繁荣。

  如果没有了漕运,扬州,淮安,徐州,临清,这些城市怕是要破落下去,因此这些地方官和地方势力都不会容许漕运改海,朝廷每年百万两的运河疏通和修建费用,也有一帮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也不会容许漕运改海,短时间之内,这个利益机构是不能动的……

  一个小太监轻步走了进来,在田守信耳边小声汇报,田守信点点头,到朱慈烺身边小声道:“殿下,褚宪章来了。”

  “宣!”朱慈烺睁开眼。

  “奴婢叩见殿下。”

  褚宪章快步走进殿中,在朱慈烺面前跪倒,一脸喜色的道:“殿下,照你的图纸,盔甲厂已经打造出两件板甲的成品了。”

  “走!”

  朱慈烺惊喜的跳起来,带着田守信和褚宪章,直奔兵仗局盔甲厂。

  上一次视察盔甲厂之时,朱慈烺将他设计的简易板甲的草图交给了盔甲厂掌厂太监赵宏英,在三十名工匠日夜不停的锻打之下,历经六天,终于是打造出了两件成品。

  边缘4MM,中间大约8MM厚,弧度依身体形状而打造,前后一共两片,用宽大厚实的棉布连接,搭在肩膀上,左右两侧有孔洞,穿上细绳和身体扎紧了,戴上笠盔,配上护肩铁甲和护脖铁甲,士兵的整个上半身就处在严密的保护中了。

  8MM的铁板,对弓箭完全免疫,任何弓箭包括建虏最著名的“重箭”都不能射穿。

  同样,近距离的穿刺,不管是长矛和利剑,都无法对铁板后的身体形成刺穿伤。

  穿上这样的铁板,士兵的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朱慈烺很满意。

  见朱慈烺脸上露出笑容,跟在他身后的褚宪章微微松了一口气。

  赵宏英却很是平静,不喜不忧。

  就像朱慈烺预测的那样,赵宏英果然是一个只做不说的角色。

  不过还是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重量太大,太笨重了,前后两块铁板,加起来五十多斤,如果配上护肩铁甲和护脖铁甲,再戴上一顶笠盔,一个士兵盔甲的负荷量超过七十斤,这不是一般士兵能承受的。

  第二,代价太高,耗时太多,两块铁板五十斤,但却足足耗费了六十斤铁,原因很简单,这两块铁板是匠人们一锤一锤锻打出来的,锻打之中,火星四溅,飞溅出去的全都是铁,更不用说,三十名最好的工匠锻打了六天才打造出两副,这样的工作效率要供给大明朝的军队,根本不可能。

  按成本计算,打造一副板甲,是两副铁鳞甲的时间和代价。

  而且严格意义上讲,眼前这两件板甲,跟欧洲板甲并不是一回事,不论防护力、材质、工艺水平、还是人体工学,都比正宗的欧洲板甲差了很多。

  “不错,很好。”

  但朱慈烺还是很欣慰,万事开头难,工匠们能做出成品已经不容易了,他不敢要求太多。将工匠们聚集到一起,赏赐了他们之后,朱慈烺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第一,板甲能不能再薄一点?同时代的欧洲板甲都在4MM左右,有些内侧的非要害部位只有2MM,精巧又贴身。建虏的火器并不强大,明军主要是防箭,因此板甲的厚度可以稍微再压缩一点。厚度减了,份量自然也能轻一些。

  第二,铁板可以再缩小一点,除了胸前的要害部位,其他部位都可以放弃,以此减轻板甲的重量。

  第三,每次捶打多少下,要做一个科学的统计,从中找出打造板甲最合适的锻打数。

  第四,板甲是试验品,从今日起,除了十名最优秀的工匠继续打造板甲之外,其他工匠恢复原来的本职,仍然打造铁鳞甲。在板甲不能推广之前,铁鳞甲仍然是大明军队的根本。

  后面三个不是问题,但把板甲打的再薄一点,工匠们却是面露难色,8MM已经极致了,再薄再轻现阶段他们还没有那样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朱慈烺也是知道的,不过他还是要提出要求。

  技术进步很多时候都是被逼出来的,兵仗局的工匠是大明最好的,大明铁质或许没有欧洲好,但就不信工匠技艺也不如欧洲。

  除了板甲,朱慈烺另一个构想盔甲厂也做出了实物。

  那就是铁面罩。

  精锐的建虏白甲兵特别喜欢射人面目,俗称“射脸箭”,从大凌河到松山,很多盔甲齐全的大明将士都是被建虏一箭射中面目而死的,如果能打造出如欧洲板甲那样的铁面罩,用时放下,不用时抬起,就能防备建虏的射脸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kmtxt.cc。好看吗手机版:https://m.hkm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