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_南国江山
好看吗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

  总的来说,潭州的局势并不需要担心,吴军目前还牢牢掌控着主动权,并且随时可以从后方增加兵力。

  所以目前反而是以练兵为主,不仅是淬炼那些普通将士,更是为了锻炼那些年轻将领。

  也正因此,吴军目前的兵力尚且充足,所以朱瑾才会提出趁机对江陵动手。

  江陵的位置极为重要,只有夺取了江陵才能进一步夺取襄阳等地;而占有了荆襄之后,吴国才能视情况选择是向西进攻蜀国,还是向北进攻中原。

  这时严可求站出来道:“大王,臣以为此时还不是进攻江陵的时机,应当暂时观望一二!”

  “哦,不知严卿有何理由?”杨渥见是严可求开口,顿时饶有兴致的向他看去。

  “臣之理由有二,一来正如李枢密所言,湖南的战事目前都没有平息,不宜在此时再开战端。”

  “至于第二点,臣以为经过高邑一战后,各方势力想必都能看出梁国的虚弱。在此情况下,臣以为蜀主王建或许会有新的动作!所以大王不妨再等一等。”

  “蜀主王建?”杨渥皱眉沉思起来。

  很早以前严可求就提出过,是不是进攻江陵,不仅要看梁国的局势如何发展,更要看蜀国的局势发展。

  蜀国要对外扩张只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对关中用兵,一个是对荆襄用兵。

  而目前蜀国与关中的岐王李茂贞依旧是盟友关系,而对控制荆襄的梁国却是保持一定的中立。

  梁、蜀双方都知道对方有一定实力,同时又距离遥远,所以两家一直保持和平。

  甚至朱温在给蜀主王建的书信中还称呼王建为兄(王建的年纪比朱温还要大几岁),两家关系显然都不想与对方为敌。

  而杨渥虽然不惧蜀国,但同样不想无缘无故与蜀国来一场大战。

  以蜀国的国力,足以维持一直庞大的军队。

  要知道在两年前,王建就在星宿山大规模检阅军队,当时就汇聚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号称三十万。

  而这还没算其他各地没有参加检阅的驻军。

  所以蜀国若是对外用兵的话,出动个十多万大军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此外,蜀地本来就十分富足,又没有经历过一些毁灭性的战争,所以当地的发展程度比之如今的吴国也不遑多让。

  有充足的财力作为支撑,蜀国建立起来的军队不管是装备、士气还是士兵的精壮比例都极为不错。

  论起实际战力来,蜀国也就在梁、吴、晋这三家之下,比起岐、燕这两家还要更强一点。

  再加上王建虽然是个无赖,但其谋略也是极为突出;他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可称得上名将的。

  所以此时与蜀国开战有些得不偿失,至少若是没有必要的话,杨渥也不愿与王建开战。

  毕竟王建如今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杨渥记得王建的继承人就做了亡国之君,所以若是要和王建发生冲突的话,不如等到王建死了之后再说。

  “严卿的意思是,王建不久之后就会决定是向关中发展,还是向荆襄发展?”此时,听了严可求之言后,杨渥肃然问道。

  “不错,臣以为,若是王建觉得梁国已经不足为虑,那么他就有可能与岐王李茂贞闹翻;不过王建同样也有可能继续维持与李茂贞的联盟,转而向荆襄动手。关键就看他怎么选择了!”

  杨渥点点头表示认可,其余众臣听了也都纷纷点头。

  当初王建与李茂贞的联盟本来就是为局势所迫,毕竟那几年朱温正是气势滔天的时候,即便是王建也想留着李茂贞这个老仇家来为他挡住朱温的侵袭。

  不过如今朱温屡次兵败于晋国,尤其是这次高邑之战的大败,使得朱温对蜀国的威胁已经变得极为微弱,而李茂贞这个盟友自然也就可以随时背叛了。

  所以严可求觉得,等到王建得知高邑一战的消息后,接下来他肯定会有所动作。

  不管是北进关中,再次与李茂贞闹翻,还是东进荆襄,直接与朱温开战,这两个选择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王建最近几年一直很沉寂,基本上没有对外用兵过,想必不管他会做出哪种选择,时间也不会太久。

  “严卿,那你觉得王建是向关中动手的可能性大些,还是向荆襄动手的可能性大些?”杨渥沉吟片刻,接着问道。

  “臣以为,对于王建来说,向关中发展和向荆襄发展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请大王恕罪,臣不能判断蜀主到底会如何选择,只能拭目以待。”严可求躬身道。

  杨渥也知道他说的在理,要判断王建的动向的确很难。

  若是王建向关中发展,那就是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做法。

  关中自古都是险要之地,而且农业发达,人口繁盛,再加上民风尚武,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如今虽然经过长期战乱后,关中的重要性已经比不上以前了,但向关中依旧不失为一种良策。

  至于东进荆襄,这乃是当年刘备的国策之一。

  当年刘备最强盛的时候,就同时据有荆州和益州,等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很快就兴兵讨伐吴国,名义上是为关羽报仇,不过实际上还是为了争夺荆州。

  所以王建东进荆襄同样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如今吴国气势汹汹,有横扫南方的架势,这也可能让王建感受到威胁,从而对他的政策造成影响。

  总之,远在金陵的杨渥等人本来就对王建了解较少,对蜀国的讯息更是少有知道的。

  王建将会做出何等选择,这绝不是杨渥等人能够轻易预测的。

  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一边继续攻略湖南,一边等王建自行做出选择。

  ……

  成都城内,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商铺林立,繁华似锦。

  若不是街上时不时有一些兵士来回巡视,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竟然是处于乱世之中。

  皇宫之内,宫殿众多,各处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极显辉煌富贵。

  此时,已经满头花白头发的蜀主王建,正身着黑色冕服,与一中年文官轻声交谈着。

  “朕听说爱卿有一个弟弟如今在吴国为官,可有此事?”

  那中年文官站在王建身后,闻言连忙躬身道:“陛下,臣的确有一弟弟,蒙唐昭宗赐名为李俨,天复二年以江淮宣谕使之职前往广陵册封吴武王,后家父蒙难,臣的这个弟弟便留在了广陵!”

  原来,这中年人名为张格,他的父亲正是当年劝说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起兵讨伐朱温的那个唐朝致仕宰相张浚;而当初前往广陵册封杨行密为吴王的那个天子使者李俨正是张格的弟弟。

  张浚后来被朱温所杀,张格便逃到了蜀中来投奔王建。

  王建本来就久仰张浚盛名,与张格一见之后更是极为欣赏他的才学,于是很快就加以重用。

  如今张格更是被任命为蜀国的宰相,深受王建信任。

  “你和你弟弟两个,一个投吴,一个来投蜀,你们兄弟二人倒是深得保家之道啊!”王建笑言道。

  “陛下……”张格听了心中一惊,连忙开口想要解释。

  “罢了,乱世之中,你们想要多条后路也无可厚非,朕不会怪罪的!”

  “多谢陛下!”张格听了这才松了口气。

  其实像这种兄弟二人一个投奔一家势力的做法本来就不少见。

  像三国时期诸葛亮,他就还有两个兄长一个在魏国,一个在吴国,再加上他自己在蜀国,可以说是多方下注,以保证家世延续。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世家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便是在这个时期也有不少人这样做,比如当初赵匡凝被朱温击败后,他自己就投奔了吴国,而他的弟弟赵匡明则投奔蜀国。

  如今赵匡凝在吴国获罪被杀,他的弟弟却因为在蜀国,所以能继续将赵氏延续下去。

  王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他也不会因此怪罪张格。

  “朕之所以问起你弟弟,乃是想知道你是否对吴王杨渥有所了解?”

  吴王杨渥,虽然从年纪上算,只能算是王建的子侄辈,不过即便是王建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年轻人。

  以吴国如今横扫南方的架势,尤其是几年前杨渥两次亲自领兵北伐中原时表现出来的气势,这些都让他感到极为担忧。

  如今虽说与吴国短时间内不会有接触,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若是吴国攻占江陵,那么两国就不可避免的将要碰面。

  而且相比于如今已经自顾不暇的梁国,正在急速崛起的吴国在夺取了江陵之后到底会不会进一步图谋蜀中,这才是王建担心的问题。

  正如严可求所预料的那样,在得知高邑之战的消息后,王建就明白梁国已经成不了他的威胁了。

  所以接下来他必须考虑,是应该向关中扩张势力,还是应该集中兵力东出荆襄,并且设法遏制吴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kmtxt.cc。好看吗手机版:https://m.hkm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